如何有效管理现场不良件,请大佬支招。。
现在在做的产品,对应的客户多,规格多。缺陷的种类也多。一个生产组的各个规格报废件都放在同一个红盒子里,产品大小不一,数量又多。这样统计的报废品及其不良原因都非常不准确。这样的情况下,应该怎么有效管理现场的不良件啊?希望各位大佬支招!感谢!建议按照客户、产品规格和缺陷类型三个维度对报废件进行分类存放。可以设置不同颜色的收纳盒或区域,并在每个容器上张贴醒目标签,注明产品编号、不良代码和日期。同时建议制作可视化看板,明确各类报废品的放置标准,避免混放。
每个报废品容器都应配备详细标识卡,记录产品规格、不良现象、数量、发生工位等信息。建议采用标准化标签模板,包含条形码或二维码,便于后续追溯。对重大不良品可单独隔离并做特殊标记。 建议将报废区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:按产线划分基础区域,再按产品系列设置子区域。每个区域配备专用容器,地面用彩色胶带划分界限。安排巡检人员定期核查分区执行情况,确保隔离有效性。 建立报废品日报制度,由专人负责每日定时收集、称重、记录各类不良品数据。建议设计标准化统计表格,记录不良现象、数量、占比等关键指标,并在班前会上通报昨日报废情况。 建议指定质检员或生产组长作为报废品管理责任人,负责监督分类存放、数据记录和异常提报。制定考核制度,将报废品管理纳入岗位KPI,定期评估执行效果并给予奖惩。 建议每周汇总报废数据,按产品、缺陷类型进行帕累托分析。召开质量分析会,针对TOP3不良制定改进措施,并将改善结果可视化展示。建立闭环跟踪机制,确保措施落地。 引入MES系统或开发简易报废品管理模块,实现扫码录入不良信息。系统自动生成实时报废率看板,设置超标预警功能。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不良规律,为工艺改进提供依据,逐步实现智能制造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