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  • 官方微信
   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:
    1:搜索微信号(voviboy
    2:扫描左侧二维码
  • 手机访问
  •  找回密码
     立即注册

    QQ登录

    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    极简智库 首页 职场生活 职场文化 查看内容

    “我工资6000,新来的9800,一气之下跳了槽,昨天前老板打电话,说回去给我18000!”但网友的话让我傻眼了……

    2025-4-24 12:39| 发布者: 昊葳| 查看: 3872| 评论: 0

    这阵子,一则帖子刷屏职场圈,大家看完后直呼“太扎心了”。


    李师傅,在一家企业兢兢业业干了两年,每月到手工资6000多元。


    作为团队骨干,他能力强,有责任心,待人热情,人缘也好。


    本以为,单位会珍惜自己,却不料刚招来的大学生,领导竟给出了9800元的月薪。


    那一刻,他脑袋“嗡”的一声,整个人都蒙了,心里更是五味杂陈,不甘、委屈、愤怒,也很心寒。


    纠结了好几天,他鼓起勇气找领导沟通,却被领导几句话搪塞了过去。


    一气之下,李师傅辞了职。


    不久后,他找了份月薪13000月的工作,这才平复了心中的委屈。


    可就在新工作刚刚步入正轨之时,前老板忽然打来电话说:


    “老李啊,以前是我不对,你回来吧,我每月给你开18000元。”


    李师傅一听,犯了难,这才发帖求助广大网友。


    01


    帖子一出,打工人集体沸腾了。


    原来,这种倒霉事太常见了,还有个专业术语——薪资倒挂。


    意思是,新人比老人工资高、晋升快,待遇反超,不合常理。


    网友@王帅,也分享了自己的遭遇。


    他是大厂程序员,996地干了五年,才被提拔为小组长。


    今年单位校招,招进来5个大学生,都分到了他的组。


    对这些年轻人,王帅手把手地教,本职工作也一点不耽误。


    一天,他和这几个新同事闲聊,才得知他们的实习工资竟和自己一样。


    转正后,再加上绩效奖金,这几个人的月薪就远在自己之上了。


    想想这些年的付出,王帅也是委屈得不行。


    但薪酬政策如此,他也无能为力。


    还有网友赵姐,也说起这个现象。


    她是一家私企的会计,从老板创业就在公司干。


    这几年,公司规模扩大,引进了新的人才管理政策——评分制。


    说白了,就是一个人能不能升职加薪,全看得分。


    这个得分,除了工作量,学历、工龄、绩效、证书都是加分项。


    这样一来,中专毕业的赵姐就没了优势,反而是新入职的研究生得分很高。


    去年年底考核,她除了工龄长,再也没有能和年轻人PK的优势。


    更令她尴尬的是,曾经喊自己师傅的小刘,一跃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。


    赵姐很无奈,她说:


    “胳膊扭不过大腿,再不服也改变不了公司的管理制度。”


    关于薪资倒挂,有人愤愤不平地说,这就是欺负老实人。


    也有人指出,这就是用“新人溢价”对冲老员工懈怠风险,用“忠诚者折扣”降低人力成本。


    其实,这些都看得太表面了。


    有数据显示,99%的公司,都存在薪资倒挂的现象。


    2023年互联网行业调研也表明:老员工年均涨薪5.8%,新人入职薪资涨幅12.3%。


    一位资深HR分析说,这背后的原因,并非针对某个人,而是暗藏着企业的发展思路。


    老员工薪酬不动,是为了内部的稳定性,新员工薪酬较高,是为了外部的竞争力。


    所以,同一批入职的人,往往薪水差不多,入职越晚的人,越有薪资优势。


    公司不会故意针对谁,但碰上这种事,大家也很难泰然处之。


    同一屋檐下干着同样的活,资历深、工资少的人,的确处境尴尬。


    02


    回到开头李师傅的事,有网友支招:


    “回去吧,哪工资高去哪,没毛病。”


    但很快就有人拿自己的经历,进行了善意地提醒。


    做销售的张强,在跳槽后,也接到了前老板的电话。


    同样,为了挽回他,前老板也给出了更高的工资。


    见张强犹豫,前老板又许诺把销售总监的位置给他。


    张强一听,觉得回去更合适,就又跳槽回到了老公司。


    但这次回去,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。


    先是有人找领导闹事,觉得跳槽再回来就涨工资,那大家都跳槽得了;


    还有人叫屈,说忠厚老实的追随者不被提拔,反倒是见异思迁的人吃香。


    这种事多了,领导也心烦意乱,但重新聘回张强的事已成事实。


    于是,领导就想了个办法,让张强带团队。


    等他培养出得力助手,就随便找了个借口,让人顶替了张强的位置。


    这样一来,舆论平息了,苦就苦了张强自己。


    他再另谋高就,但频繁跳槽导致他背调不过关。


    最后,他只能在老公司继续待着,不出几年就被边缘化了。


    他说:“职场上,吃回头草这事,就是赌,一定得谨慎。”


    照他的意思,再走老路,很可能把其他路也堵死了。


    所以,基本就只剩两条路:


    要么接纳现实,保持现状;要么计算好跳槽成本,重新找工作。


    尤其是人到中年,还要考虑养家、身体、时间等方方面面。


    如果经济压力很大,还是找到下家后,再动辞职的心思。


    职场没有绝对的公平,只有永恒的价值博弈。


    即便是满心不服,我们也得从实际出发,不能莽撞行事。


    先稳住,稳住情绪,稳住局面,再从长计议。


    03


    有人说,职场最扎心的暴击,就是看见了新人的工资条。


    你熬了三年五年,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劳动那么廉价,这事谁也接受不了。


    但一位公司高管曾经发问:你们所谓的“老资历”,果真值钱吗?


    如果只是埋头苦干熬工龄,即便没有新人来,自身价值也撑不起职业前景。


    这就涉及一条职场最根本的生存法则:你能赚多少钱,是能力和本事决定的。


    职场圈有个公式:薪资=岗位可复制性×紧急程度÷内部博弈能力


    决定薪酬的每个变量,与外界关系不大,主要还是看个人价值。


    《把工作做到位》中,有这么一个案例。


    三个人同在一家快销公司做业务员,都面临“活多钱少”的处境。


    他们都在最基层的岗位,每天不是去门店帮忙理货,就是干些打杂的活儿。


    其中一个人整天抱怨,觉得公司没有眼光、大材小用。


    于是他每天都溜到仓库玩手机,干活的时候能出三分力,绝不出五分。


    另一个人比较老实,领导交代啥就做啥,到点就打卡下班。


    而第三个人呢,他也心有不满,却干劲十足。


    每天一早就到店,晚上还主动加班。


    其他两个人都笑他太轴,说再怎么努力,也发不了多少钱。


    但他无视这些调侃,依旧勤勤恳恳,还抽空学习,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。


    三年后,第一个人被辞退了;第二个人依旧混基层。


    只有第三个人,因为业务能力突出,跳槽到别的公司当主管去了。


    这些年来,我一直很认同一句话:


    “很多人成不了大气候,不是能力不行、机会不够,而是过早地选择了安逸,停止了奔跑。”


    职场上只有两种人,一种是主角,一种是龙套。


    面对同样的薪酬问题,龙套们再委屈,也无计可施。


    只有把工作当事业的主角们,才有跳槽或是谈判的资本。


    为什么李师傅跳槽后能有13000元的月薪,为什么前领导会叫他回去?


    他之所以有得选,就在于他有真本事,能给公司带来价值。


    若是换成其他人,即便发现新人工资高于自己,也只能生闷气。


    稻盛和夫说:“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,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。”


    人这一生,除了吃饭睡觉,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。


    在职场这种讲利益、谈价值的地方,再拿感情说事,就幼稚了。


    把工作当成贩卖时间,一辈子也就是个撞钟的和尚、沉默的螺丝钉。


    只有把工作当修行,不断学习和进步,我们才能成为“新人”,“被”薪资倒挂。


    说到底,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,还在我们自己手里。


    04


    很喜欢一句话:


    “每发生一件事,都去想想它背后的礼物是什么?”


    我知道,每当遭受不公,我们很难过心里的那道坎。


    但换个角度想想看,这件事提醒了你什么?


    有时候,改变不了现实,改变自己,也是一条出路。


    不要给自己设限,不等、不靠、不依赖任何人。


    只要你突破了自我,职场上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你。


    所以,别气馁,勇敢迎上去,你一定能托举起自己的未来。


    与朋友们共勉。


    最酷

    喜欢
    1

    支持

    媚眼

    感动
    1

    点赞

    刚表态过的朋友 (2 人)

    相关阅读

    最新评论

   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极简网 ( 蜀ICP备2021008020号-2|蜀ICP备2021008020号-2 )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5 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    返回顶部